
Polygon联动渣打、AlloyX推出RYT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把DeFi“收益增强”装进合规轨道
事件概览:RYT是什么、谁在参与、为何重要
总部在香港的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 AlloyX 上线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 RYT(Real Yield Token),率先部署在 Polygon 网络;渣打银行(香港)为该产品提供托管与登记等关键合规职能。此次发行将传统的货币基金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可组合策略相衔接,目标是在合规框架内探索“收益增强”。
值得留意的背景是:Solowin Holdings(纳斯达克:SWIN)*近期宣布以约 **3.5 亿美元**并购 AlloyX,意在强化其在新兴市场的稳定币与合规金融版图,为 RYT 的后续渠道与机构合作铺路。
Polygon 在首发期提供技术与生态支持;官方表述为首发阶段*独家面向 Polygon,随后考虑扩展至其他网络。
RYT如何运作:把“可审计资产 + DeFi策略”装进一个代币
合规模式与托管/登记
RYT 的底层为在以太坊栈上代币化登记的基金份额(ERC-20 记录层),渣打银行(香港)负责托管与登记;选定的基金数据将按既定频率上链披露,提升透明度与可核验性。
申赎与结算节奏
公开信息对结算节奏有两种表述:其一为证券层面的 T+1 清算;其二为日度申赎、T+0 的运营口径。这两种表述可能分别对应不同流程层级,实际以发行方与托管行当期公告为准。
DeFi“收益增强”思路
RYT 强调与 DeFi 的“循环(looping)”等策略可组合:在合规边界内引入可控抵押与再利用,力求在现金管理安全性与链上效率之间取得平衡。这与传统“被动型代币化MMF”的差异在于更注重链上流动性联动与增益来源的多元化,同时仍保持审计与风控约束。
对比视角:RYT与主流代币化现金管理产品
下表基于公开资料梳理核心维度,便于横向理解(以各方披露为准):
| 维度 | AlloyX RYT | Franklin Templeton BENJI(FOBXX) | BlackRock BUIDL |
|---|---|---|---|
| 核心定位 | 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 + DeFi可组合 | 美国注册的链上货币基金 | 机构级数字流动性/货币市场型基金 |
| 首发/主用网络 | Polygon(首发独占期) | 早期在 Stellar & Polygon,后多链 | 以太坊起步,后续互通 |
| 托管/登记 | 渣打银行(香港)托管与登记 | Franklin 体系内登记,链上登记“BENJI” | 由大型托管与合规方协同 |
| 申赎/结算 | 媒体口径 T+1;运营口径日度申赎 T+0 | 法规下日度处理、稳定净值目标 | 机构渠道为主,链上记账与场外流程协同 |
| DeFi可组合性 | 强(强调循环/抵押再利用) | 中(链上登记与钱包体验) | 中(机构托管/互操作为主) |
| 目标客群 | 关注链上流动性的机构与生态伙伴 | 合格投资者与机构 | 机构及大型资金 |
| 透明度 | 选定数据上链披露 + 审计 | 注册基金信息披露 | 审计/托管报表体系 |
市场背景:稳定币与代币化现金管理的“水位”
- 规模与占比:近阶段,稳定币总市值多次逼近 3,000 亿美元,主流稳定币 USDT 与 USDC 合计占比保持高位。这为对接美元现金等价物的代币化基金提供了自然的资金来源与应用场景。
- 机构与基础设施信号:从国际支付网络到大型托管行,围绕“合规现金上链”的试点增多,链下托管与链上记账的组合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接受。
对Polygon与渣打意味着什么
- Polygon 侧:继续承接“机构上链”的应用实践,继支付、基金、RWA 之后,进一步强化其“合规可组合”的定位与开发者生态。
- 渣打侧:以托管与登记角色参与代币化基金,有助于把银行级内控、审计与风控延伸到链上资产管理流程,降低机构进入门槛。
投资者该关注哪些要点(非投资建议)
进入与合规
- 身份/KYC 与适当性:代币化基金通常仍受所在法域的证券法规约束,需要按规定完成开户与合规审查。
- 链上接入流程:钱包白名单、申赎路径、费率结构与申赎窗口以发行方规则为准,注意查看当期公告。
收益/风险结构
- 收益来源:底层为货币市场资产(短端国债、回购等)的利息,叠加合规边界内的链上“收益增强”策略。
- 核心风险:政策变化、对手方与托管操作风险、智能合约与链上流动性风险、极端行情下的申赎拥堵;不同产品的信息披露频率与深度不一,需横向对比再决策。
案例观察:为何对“代币化MMF”热度上升
- 资金效率:链上记账与日度申赎,结合合规托管,适合作为现金管理“停车场”*与*抵押来源。
- 生态位:稳定币规模扩张与机构参与增加,“现金类资产上链”成为配套需求,推动 RYT、BENJI、BUIDL 等产品形成互补格局。
唐一一点评
RYT 的设计把银行级托管与审计约束“嵌入”到链上策略,力求在安全性与效率之间做更细腻的取舍。对机构而言,这能减少“链上/链下”流转的摩擦与信息不对称,提升资金利用率与报表可对账性。
真正决定产品口碑的,将是三点:第一,申赎与清算口径的统一性与“到手时间”的确定性;第二,披露的维度与频率(持仓结构、估值方法、链上操作边界);第三,策略可组合但边界清晰,避免在追求增益时稀释现金管理的稳健目标。若后续能在更多法域完成备案并拓宽抵押场景,RYT 有望成长为“稳定币—合规收益层—链上应用”的关键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