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万事达拟 15–20 亿美元收购 Zero Hash:稳定币清算“合流时刻”与三大阵营对比解读
万事达拟 15–20 亿美元收购 Zero Hash:稳定币清算“合流时刻”与三大阵营对比解读
事件概览
媒体报道显示,万事达(Mastercard)正与稳定币与加密清算基础设施提供商 Zero Hash 进行后期收购谈判,价格区间约 15–20 亿美元。若达成,这将成为万事达在稳定币与链上清算方向较为重要的一步,有望强化其跨境与商户结算在 7×24 可用性 与 可编程代付 等方面的能力。就目前公开信息来看,交易尚未最终敲定,相关方暂未就条款进行正式确认。
Zero Hash 做什么:面向持牌机构的白标加密/稳定币能力
产品与定位
- API 一站式基座:面向券商、银行、支付机构、平台与电商,提供 托管、资金转换、代发与兑付 等模块,帮助合规主体在不自建自托管与链上风控堆栈的前提下,快速接入稳定币与代币化能力。
- 白标形态:以“幕后基建”的方式服务持牌机构,减少商户重构现有支付/清结算系统的成本与周期。
- 机构背书:近年来多次获得传统金融与市场结构类投资者支持,定位“企业级加密接入层”。
为什么万事达看重它
- 与现有出入金与收单网络衔接:在法币资金与链上资产之间建立更直接的清算通道,匹配企业对 实时结算、自动对账、周末/节假日可用 的需求。
- 缩短集成周期:通过标准化 API 与合规模块,为既有商户与大型平台提供较快的落地路径。
竞品/竞购与生态对比
支付巨头的三种路径
| 参与方 | 标的 | 报道金额/进展 | 主要战略指向 |
|---|---|---|---|
| Mastercard | Zero Hash | 15–20 亿美元,后期谈判(未敲定) | 强化稳定币清算与企业代付,压缩商户集成周期 |
| Stripe | Bridge | 已完成并购(金额未官方披露) | 推进发行/清算/合规的产品化平台,服务跨境与卡生态 |
| Coinbase | BVNK | 约 15–25 亿美元的深入洽谈传闻 | 强化 B2B 稳定币出入金与合规网络的交易入口 |
这些动作共同指向一个趋势:在稳定币从交易场景走向 企业支付与跨境结算 的过程中,谁能率先整合 发行端、合规模块与代付网络,谁就更可能承接即将迁移到主流支付的交易量。
为什么“现在”是收购窗口:需求侧与供给侧同步成熟
需求侧:跨境与企业资金流的“总账”
- 跨境与平台型业务 希望缩短结算周期、降低成本,并把 对账与合规 作为产品功能前置。
- 稳定币在 佣金结算、创作者代付、供应链付款 等高频小额场景的使用率逐步提升,企业对“随用随结、可编程路由”的偏好增强。
供给侧:模块化合规基础设施
- 白标/API 方案 让持牌机构在不承担直接托管风险的前提下,快速集成 钱包/托管/代发/清结算 等模块;并可按 链与法域 差异做策略切换。
- 头部网络(卡组织、支付网关、银行)与基础设施商的纵向整合,正在标准化接口与合规流程。
应用场景价值对比(定性)
| 业务场景 | 稳定币清算(白标+API) | 传统卡清算 | 银行电汇 |
|---|---|---|---|
| 到账速度 | 分钟级–小时级(视链与风控) | T+1/存在跨时区延迟 | T+0–T+2(跨境更长) |
| 可用时段 | 7×24 | 受清算窗口与节假日影响 | 受银行工作时段影响 |
| 费用结构 | 链上与合规成本透明、可编程路由 | 费项较稳定 | 手续费+中间行费用 |
| 对账透明度 | 可链上校验,利于自动化对账 | 对账周期固定 | 对账周期长,对接复杂 |
| 合规/风控 | 按法域/KYC/AML/名单筛查落地 | 成熟规则与争议机制 | 规则成熟但跨域协同复杂 |
注:为方法论级比较,具体指标随地区、合作方与链路而变化。
仍需解决的难点与不确定性
多链与法域的碎片化
不同地区在 KYC/AML、出入金通道、储备审计 等合规口径不尽一致,给平台与商户带来接入与运营的复杂度。
滥用与合规治理
随着结算效率提升,如何在 黑名单同步、可疑地址监测、冻结/解冻流程与取证 等方面形成行业协同,仍是必须持续打磨的环节。
对行业可能意味着什么
对万事达
若并购落地,万事达或获得更直接的 链上结算“控制面”,与既有商户网络、代付与收单体系形成互补,加速 企业代付、链上对账、资金可视化 等产品推进。
对“卡网络 × 稳定币”的产业格局
- Stripe × Bridge:走“发行与清算一体的产品化平台”路线;
- Mastercard × Zero Hash:倾向“清算与代付的一体化基座”;
- Coinbase × BVNK:更偏“合规出入金与 B2B 支付网络”的交易入口。
三种思路可能在 跨境电商、平台佣金、全球创作者经济 等场景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与互补。
给商户/平台/开发者的三点操作建议
- 以“地区 × 场景”拆解路线图:先选 1–2 个高频跨境场景(如市场佣金、创作者代付、供应链付款),在试点法域沉淀合规与运营 SOP。
- 把“对账与合规模块”前置:将 链上凭证、可疑地址筛查、冻结/解冻与审计凭证 写入产品需求,而非事后补丁。
- 做多供应商与多链路由:并行评估多家基础设施与多条链,降低单点与拥堵风险,确保在节假日与跨时区仍可稳定结算。
数据与动向补充
- 近两年稳定币在 跨境、B2B 代付、平台资金管理 的使用更受关注,企业对 24/7 结算与自动对账 的需求增强。
- 卡组织、支付网关与银行对稳定币的探索正在从试点转向 体系化并购与产品化交付。
- 企业侧更关注 资金合规可视化、账务自动化、可编程支付 等能直接改善结算效率与财务管理的能力。
唐一一点评
从“试验”到“体系化整合”,稳定币清算正进入更务实的商业阶段。Zero Hash 的白标模式与机构客群,能够与万事达的全球商户网络形成互补,重点在于缩短集成周期与提升跨时区可用性。与此同时,多链与多法域带来的合规碎片化仍需耐心治理。对于平台与跨境商户,更务实的策略是从高频小额、对账要求高的场景切入,以“合规前置 + 多路由”的方式跑通闭环,待流程与审计凭证稳定后,再扩大资金体量与覆盖地区。若相关并购最终落地,围绕可编程代付与链上对账的企业级产品,或将更快进入常态化商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