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绿色RWA正在重塑“气候资产”:从合规成本到可编程收益的新赛道

绿色RWA正在重塑“气候资产”:从合规成本到可编程收益的新赛道

绿色RWA(Real-World Assets,现实世界资产)把碳信用、REC、绿色债券、CDR等“气候资产”搬到链上,通过可编程规则与透明核证,把过去被视为合规成本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可组合的收益性资产。据行业多方预测,2030年代的RWA将进入加速扩容阶段,其中绿色RWA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板块。


什么是绿色RWA?为什么“现在”至关重要

碳信用(Carbon Credits)可再生能源证书(RECs绿色/可持续债券碳移除(CDR)*等气候资产进行*链上代币化,可实现确权清晰、可追溯、分割持有、自动清算。这使原本在供给侧受限、核证复杂的品类,得到流动性与透明度的双重提升。与此同时,欧盟CBAMEU ETS升级、巴黎协定第6.4条等监管时间表进入执行窗口,叠加全球可持续金融增长,为绿色RWA提供了政策+资金双轮驱动。

绿色RWA正在重塑“气候资产”:从合规成本到可编程收益的新赛道

关键规模脉络(精选)

  • 自愿碳市场(VCM):2023年交易显著收缩,但结构性分化加剧,行业进入“质量与治理”重建期。
  • CDR(碳移除):到2050年潜在市场规模上看可达约1.2万亿美元,成为“净零路径”的必要拼图。
  • 可持续债券(GSS+):2024年新增~1.05万亿美元,累计~5.7万亿美元可持续债券占全球债券比重约11%(2024)。

监管与时间表:决定需求曲线的“硬约束”

巴黎协定第6条(6.2/6.4)与全球碳市场

6.4条全球碳信用建立统一机制并配套核证与登记体系,相关规则在COP26后逐步细化,运营化工作在2020年代中后期推进,业内普遍将2026-2028视为重要落地窗口。

欧盟:EU ETS与CBAM的联动

  • EU ETS 2030目标:相较1990年减排55%的整体路径,强化配额收紧与拍卖机制。
  • CBAM2023-2025过渡期仅报送碳含量;自2026年起逐步引入付费,直至正式阶段完全实施并扩围,对高碳进口形成稳定价格信号

影响:合规市场与边境机制将推升高质量碳资产与绿色电力凭证的中长期需求,链上可溯源与可编程结算优势更易被采用于跨境场景。


可编程绿色资产:商业模式如何成立?

核心收益来源

  • 合规/自愿碳信用(CC/VCM):减排/移除量化为“1吨CO₂e/张”的信用凭证,质控+溯源决定溢价空间。
  • REC/GO 等电力属性凭证:与PPA/可再生项目联动,配合链上结算,提高地域与时序匹配效率。
  • 绿色/可持续/转型债券:与项目现金流挂钩,链上可实现份额拆分与二级流动
  • CDR信用:高成本但高确定性,被视为净零终局资产中长期需求强

绿色RWA正在重塑“气候资产”:从合规成本到可编程收益的新赛道

与传统“绿色资产”对比(链上化后的差异)

维度 传统形态 绿色RWA(链上)
核证与披露 多账本、易割裂 单一真相账本、可追溯
交易与流动性 流转慢、区域割裂 碎片化持有、跨境结算
组合与风控 难以程序化组合 可编程策略(质控、到期、抵押)
结算与费用 中介多、费率高 自动结算、费率更透明

项目侧:从农业到离网基础设施的多样化落地

  • Dimitra:用区块链+数字化工具帮助小农提高产量并接入碳项目,覆盖巴西可可墨西哥碳信用等场景,形成“农业产出+碳收益”双轮回报。
  • Liquidstar:在缺电地区建设“Waypoint”站点,集成电池充电、e-Mobility、制水、联网与微型数据中心,探索收益多元化的绿色基础设施模型。
  • 碳信用供给侧的链上探索:如CarbonHood/Redbelly推动将高达700亿美元的碳信用上链,虽仍处早期,但显示出规模化代币化的路径。

区域机会:中东(阿联酋/沙特)为何被看好

政策/园区/基础设施“三位一体”

  • 阿联酋MOCCAE 正开发区块链化的全国碳信用登记,增强透明度与可核验性;DMCC Crypto Centre、ADGM 等园区提供合规与资本环境。
  • 清洁能源底座MBR(迪拜)太阳能园区持续扩容,2030年规划5,000MW规模,为绿色资产提供长期电力与项目储备
  • 交通电动化:迪拜出租车车队目标2027年100%环保驱动(混动/纯电/氢能),带动碳减排与配套信用需求。

投资含义:有能源与产业底座做支撑、合规框架明确多元项目可叠加收益的地区,更适合率先试点链上核证+结算的绿色RWA工具。


投资者方法论:从“看得见的质控”开始

尽调要点(示例清单)

  • MRV与核证:注册机构(如 Verra/Gold Standard/ART 等)与监测手段(遥感/物联网/第三方审计)
  • 资产来源与法律路径:登记/注销流程、合规辖区、二次上市规则
  • 链上实现代币标准、赎回逻辑、控制权限,以及链上/链下数据映射
  • 对手方与园区:发行人资质、ADGM/DMCC等园区牌照与审查
  • 二级流动性:做市深度、清算路径、合规转移限制(尤其RWA-证券属性

组合构建与风控建议

  • “合规+自愿”双账户:合规信用满足KPI,自愿信用对冲波动并捕捉“优质移除”溢价
  • 期限与主题分层:短久期(REC/现货信用)+ 中长期(CDR/林业)+ 固定收益(绿色债)
  • 区域分散:新兴市场(农业、分布式能源)与发达地区(电力与工业脱碳)适度均衡
  • 国债RWA与现金管理:利用代币化国债流动性与收益做“现金腿”,叠加绿色RWA做“阿尔法腿”。目前代币化国债已成为RWA中规模最大的品类之一

绿色RWA正在重塑“气候资产”:从合规成本到可编程收益的新赛道


数据对比:绿色金融与碳市场一览

领域 最新规模/进展 2025-2030 展望(方向性)
自愿碳市场(VCM) 2023年交易量显著回落(结构分化) 质量与治理修复后逐步恢复
碳移除(CDR) 至2050年潜在规模~1.2万亿美元
可持续债券(GSS+) 2024年新增~1.05万亿美元;累计~5.7万亿美元 在利率回落与政策驱动下保持韧性
可持续债券占比 2024年约11%(占全球发债) 比重随宏观与政策略有波动
EU CBAM 2023-2025过渡期;2026起逐步付费 进口高碳行业成本外溢
MBR太阳能园区 2030年5,000MW目标 中东清洁电力底座加强

注:上表为方向性对比,供资产配置参考;不同报告口径与统计范围存在差异。


唐一一点评

绿色RWA的核心价值,不在“概念”,在“把复杂的合规资产做成可编程产品”。一端连接政策驱动的确定性需求(EU ETS/CBAM/第6.4条),一端以链上确权与自动结算降低摩擦成本。对投资者而言,关键不在“押注哪条链”,而在于项目核证质量、链上-链下映射的严密性、与现金腿(如代币化国债)的组合效率

中短期内,高质量VCM/REC与绿色债仍是“量”的基座;CDR代表稀缺“质”的溢价与终局价值;中东凭借能源底座+园区合规+产业加速,适合试点链上核证与跨境结算。建议从合规稳健+透明可核验的配置起步,逐步引入可编程策略与结构化融资,在收益-风险-流动性之间找到适合自身约束的平衡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按钮